“飛地經濟”模式簡析2016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地區〔2016〕1771號),2017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地區〔2017〕922號),鼓勵中西部通過多種形式與東部沿海地區合作共建產業園區。“飛地經濟”概念“飛地經濟”主要是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四川省“飛地經濟”模式促扶貧為了保護藏區生態環境,大力助推藏區彝區脫貧攻堅,四川進一步加快飛地園區建設。目前,全省已建成成阿、甘眉、德阿、成甘4個藏區飛地產業園區。今年1至8月,4個藏區飛地產業園區共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58.8億元,較去年實現翻倍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8億元,入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4戶。其中成阿工業園區吸引了巴莫科技、杭州士蘭、康力電梯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今年上半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6億元,“飛地經濟”模式的探索為四川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陜西省“飛地經濟”模式成效顯著 “晶小智”調研發現陜西省內安康市已率先于2013年9月打破固有的行政區劃限制,鼓勵經濟發展空間受到限制的寧陜縣、紫陽縣、嵐皋縣、鎮坪縣、白河縣五個“飛出地”分別在具備良好開發基礎的漢濱區恒口示范區和安康高新區兩個“飛入地”征用土地建設飛地經濟...
發布時間:
2020
-
02
-
17
瀏覽次數:378
陜西省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分析生活垃圾的來源主要有餐飲廚余、清掃、生活用品淘汰、包裝及殘余物。全國生活垃圾人均產生率(2000-2017)為0.73 kg/(人?d),按地區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華中、華南、華北、東北、華東、西北、西南。西北地區生活垃圾人均產出率和無害化處理水平相對全國偏低。一、陜西省各地市垃圾生產量01總量《農村固體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中對西北地區垃圾產量的調研結果為0.7-1.3 kg/(人?d)。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的調查一般是基于入戶發放垃圾袋的方式進行,不包括公共區域清掃源產生的垃圾及農業廢棄物,因此,該人均產生量略低于實際收運值。陜西省各地市人口與占地面積分布相反,人口集中在關中地區,省會西安市高達1021萬人。注:1.數據來源于百度百科、陜西省統計局2018年年鑒。2.西安市數據包含楊凌示范區,渭南市數據包含韓城市。注:1.數據來源于百度百科、陜西省統計局2018年年鑒。2.西安市數據包含楊凌示范區,渭南市數據包含韓城市。以陜西省(除西安市)生活垃圾人均產生率為0.7 kg/(人?d)進行估算,陜西省日生活垃圾產量為33500 t,其中有六個地市日生活垃圾產量超過2000 t。西安市由于人口密度大,生活水平高,以生活垃圾人均產生率為1.3 kg/(人?d)進行估算,西安市日生活垃圾產量約為13300 t。02結構中國城鄉生活垃圾包括四大類(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
發布時間:
2020
-
02
-
17
瀏覽次數:820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的通知》政策解讀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提高電力交易市場化程度,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的通知》(發改運行〔2019〕1105號,以下簡稱《通知》),明確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全面放開。2018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 進一步完善交易機制的通知》(發改運行〔2018〕1027號),試點在煤炭、鋼鐵、有色、建材4個重點行業全面放開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實踐表明,發用電由計劃逐步向市場過渡,大大促進了改革紅利釋放和實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了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知》一方面明確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的范圍、原則和保障措施。除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公共服務及管理組織、農林牧漁等行業電力用戶以及電力生產所必需的廠用電和線損之外,其他大工業和一般工商業電力用戶原則上均屬于經營性電力用戶范疇,均應該全面放開。另一方面繼續完善優先發電優先購電制度。要求進一步落實規范優先發電、優先購電管理有關要求,加強分類施策,抓緊研究保障優先發電、優先購電執行的措施,統籌做好優先發電優先購電計劃規范管理工作。《通知》包括7個部分、共26條,...
發布時間:
2019
-
08
-
02
瀏覽次數:155
農業產業化加快轉型升級 發揮鄉村產業領頭雁作用近年來,隨著農業農村改革深入推進,發軔于上世紀90年代的農業產業化,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涌現出一大批競爭力強、影響力大、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下簡稱“龍頭企業”),已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生力軍、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一)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形成鄉村產業“新雁陣”。通過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各地加大財稅、金融、用地等政策扶持力度,龍頭企業不斷壯大。龍頭企業以標準、品牌和資本為“集結號”,聚集產業要素,帶領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廣大農戶一塊抱團發展,截至2018年底,縣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8.97萬家,同比增加2.6%;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近1.8萬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243家,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達到72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數量超過23萬家,同比增加12.13%,構建了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分工明確的“雁陣”體系,形成了培育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產業、致富一方農民的格局。(二)構建利益聯結機制,開辟農民增收“新空間”。龍頭企業積極發揮“離農業最近、聯農民最緊”的先天優勢,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契約型、分紅型、股權型合作模式,形成龍頭企業牽頭、新型經營主體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目前,全國10個省份認定省級示范聯合體近1000個。龍頭企業與農戶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
發布時間:
2019
-
07
-
08
瀏覽次數:106
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全部放開 電改邁出關鍵一步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表示,經營性電力用戶的發用電計劃原則上全部放開,支持中小用戶參與市場化交易。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有利于提高電力交易市場化程度,標志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邁出關鍵一步。根據《通知》,除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等行業電力用戶以及電力生產供應所必需的廠用電和線損之外,其他電力用戶均屬于經營性電力用戶。《通知》明確,經營性電力用戶全面放開參與市場化交易主要形式,可以包括直接參與、由售電公司代理參與、其他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明確的市場化方式等,各地要抓緊研究并合理制定中小用戶參與市場化交易的方式,中小用戶可根據自身實際自主選擇,也可以放棄選擇權,保持現有的購電方式。各地可結合本地區電力供需形勢,針對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設定一段時間的過渡期。《通知》指出,積極支持中小用戶由售電公司代理參加市場化交易。退出市場化交易或未選擇參與市場化交易的中小用戶,在再次直接參與或通過代理方式參與市場化交易前,由電網企業承擔保底供電責任。對于全面放開經營性發用電計劃后的價格形成機制,《通知》明確按照價格主管部門的有關政策執行。其中,對于已按市場化交易規則執行的電量,價格仍按照市場化規則形成。鼓勵電力用戶和發電企業自主協商簽訂合同時,以靈活可浮動的形式...
發布時間:
2019
-
07
-
02
瀏覽次數:82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的通知發改運行〔2019〕110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經信委(工信委、工信廳、經信廳、工信局)、能源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進一步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提高電力交易市場化程度,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現就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有關要求通知如下。??一、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一)各地要統籌推進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工作,堅持規范有序穩妥的原則,堅持市場化方向完善價格形成機制,落實清潔能源消納要求,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用戶的穩定供應,加強市場主體準入、交易合同、交易價格的事中事后監管。??(二)經營性電力用戶的發用電計劃原則上全部放開。除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等行業電力用戶以及電力生產供應所必需的廠用電和線損之外,其他電力用戶均屬于經營性電力用戶。??(三)經營性電力用...
發布時間:
2019
-
06
-
22
瀏覽次數:86
電力輔助打破先例 光伏與儲能、可控電源合作空間打開不久前,按照國家能源局相關要求,在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的支持指導下,東北能源監管局經過半年多周密準備,印發了《東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暫行)》(以下簡稱“暫行規則”)。這份“暫行規則”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新能源業界的關注,究其原因,根據“暫行規則”內容,東北能源監管局考慮到東北地區光伏發展迅猛,對電力系統調峰已經產生明顯影響,因此正式將光伏納入了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范疇。對此,一位業界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前的確很少有光伏納入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先例,但隨著光伏應用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電源接入電網,光伏必將承擔一定的調頻責任。而從另一個角度,這也有益于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在上述業界人士看來,“未來光伏發電配合儲能,或者與火電等可控電源進行合作,或許將成為一種新常態。”在14個地區研究啟動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春節前,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陳濤表示,要大力推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促進電力清潔、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據介紹,不斷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持續推動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是國家能源局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推進電力市場建設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來,我國電力行業尤其是清潔能源電力發展迅速,電源結構、網架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系統規模持續擴大,系統運行管理的復雜性隨之大大增加,對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
發布時間:
2019
-
02
-
25
瀏覽次數:87
我國能源清潔化正在“加速度”記者日前從國家能源局獲悉,我國煤電清潔高效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十三五”總量目標任務提前兩年完成,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包括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顯著提升,棄水、棄風、棄光狀況明顯緩解。中國能源清潔化正在“加速度”。經過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2014年以來,我國煤電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年排放量大幅下降,供電標煤耗也呈現明顯下降趨勢,煤電逐步成為提供安全、清潔、高效、可靠電量和靈活調節能力的基礎性電源,有力推動了能源清潔發展,為大氣污染防治做出了重要貢獻。煤電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為推動我國煤炭清潔利用,實現煤電行業高效清潔發展,2014年以來,我國大力實施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程。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國煤電機組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以上,提前超額完成5.8億千瓦的總量改造目標,加上新建的超低排放煤電機組,我國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煤電機組已達7.5億千瓦以上;節能改造累計已完成6.5億千瓦,其中“十三五”期間完成改造3.5億千瓦,提前超額完成3.4億千瓦改造目標。“煤電是保障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電源,同時也是煤炭清潔高效的利用方式。”國家能源局電力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煤電行業主動轉變發展方式,通過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
發布時間:
2019
-
02
-
25
瀏覽次數:79
2018年前三季度風電并網運行情況據行業統計,2018年1-9月,全國新增風電并網容量1261萬千瓦,到9月底累計風電并網容量達到1.76億千瓦;1-9月,全國風電發電量26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平均利用小時數1565小時,同比增加178小時;1-9月,全國棄風電量222億千瓦時,同比減少74億千瓦時。1-9月,風電新增并網容量較多的省份是內蒙古(193萬千瓦)、江蘇(156萬千瓦)、山西(117萬千瓦)、青海(110萬千瓦)、河南(86萬千瓦)。平均利用小時數較高的省份是上海(1909小時)、江蘇(1857小時)、云南(1848小時)、遼寧(1750小時)、福建(1722小時)。
發布時間:
2018
-
11
-
06
瀏覽次數:60
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二審:明確土地經營權可流轉人民網北京10月23日電 (栗翹楚)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22日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繼續審議。草案擬明確對土地經營權流轉的保護,國家保護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推進“三權分置”改革,關鍵是要明確和保護經營主體通過流轉合同取得的土地經營權,保障其經營預期。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有必要賦予土地經營當事人一定的選擇權,通過建立土地經營權的登記頒證制度,合理平衡各方權利義務,同時,規范農戶收回土地經營權的行為。據此,增加規定:“土地經營權流轉期限為五年以上的,當事人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土地經營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此外,二審稿還對草地、林地承包期屆滿后的延長期作了規定。初審稿只對耕地承包期屆滿后再延長三十年作了規定,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認為,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應當包括草地和林地的承包關系。建議增加規定:“草地、林地承包期屆滿后依照前款規定相應延長。” 來源:人民網
發布時間:
2018
-
10
-
26
瀏覽次數: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