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經濟”模式簡析
2016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地區〔2016〕1771號),2017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地區〔2017〕922號),鼓勵中西部通過多種形式與東部沿海地區合作共建產業園區。
“飛地經濟”概念
“飛地經濟”主要是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四川省“飛地經濟”模式促扶貧
為了保護藏區生態環境,大力助推藏區彝區脫貧攻堅,四川進一步加快飛地園區建設。目前,全省已建成成阿、甘眉、德阿、成甘4個藏區飛地產業園區。今年1至8月,4個藏區飛地產業園區共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58.8億元,較去年實現翻倍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8億元,入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4戶。
其中成阿工業園區吸引了巴莫科技、杭州士蘭、康力電梯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今年上半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6億元,“飛地經濟”模式的探索為四川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陜西省“飛地經濟”模式成效顯著

?
“晶小智”調研發現陜西省內安康市已率先于2013年9月打破固有的行政區劃限制,鼓勵經濟發展空間受到限制的寧陜縣、紫陽縣、嵐皋縣、鎮坪縣、白河縣五個“飛出地”分別在具備良好開發基礎的漢濱區恒口示范區和安康高新區兩個“飛入地”征用土地建設飛地經濟園區。
截至今年8月,安康高新區和恒口示范區一期規劃的4.2平方公里5個飛地園區累計完成園區建設投資65.6億元,飛地園區已累計簽約招商項目84個,其中落地建設59個、竣工投產企業17個,投資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2家,“飛地經濟”模式已經成為安康市經濟高速發展的新引擎。
神木市“飛地經濟”創新綠色發展,助推生態文明

“晶小智”了解到,神木市也正在積極創新飛地模式,籌劃建設“飛地經濟”示范園,園區規劃已通過評審論證,主要建設成集高新制造、清潔能源、物流運輸、循環農業、農產品加工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綠色園區,園區采取多地飛入模式,實現一對多精準化招商,共同創建神木市“飛地經濟”示范園。

園區亮點
一、神木市“飛地經濟”示范園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同時結合農光互補、牧光互補、風光互補等模式發展新能源產業,目前已與某央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規劃建設3GW光伏平價上網大基地項目,該項目的建設可極大提升神木市新能源產業占比,實現農業與新能源產業互補,進而提升土地使用效率。?
二、構建循環經濟鏈,實現園區內部資源循環利用。園區結合生態修復與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以土地整治后的耕地與高標準農田為園區建設基礎,通過引進日本以及國內外優秀現代農業企業,充分利用現有土地,發展種養加循環產業,構筑循環經濟鏈,打造綠色低碳園區。

三、神木市“飛地經濟”作為產業承載大平臺,積極落實跨區域協同合作,對接蘇州協鑫集團、泰國正大農牧等優秀企業,利用本地生產要素優勢條件,采取一地建園,多地飛入的共建共享模式,積極謀劃落地戰略新興產業以及高端能源化工產業,促進本地能源產業高端化、清潔化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重要意義
神木市是國家九部委批準的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結合采煤沉陷區發展綠色低碳“飛地經濟”模式不僅成為開展采煤沉陷區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更是落實神木市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為國家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做貢獻,同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的重大舉措。
最后,通過加大對現有“飛地經濟”模式的研究,結合各地市實際需求和現實情況,創新發展新的經濟模式,為陜西省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助力。
“晶小智”可就“飛地經濟”課題為政府及企業提供課題研究、園區規劃、園區精準招商等服務,歡迎咨詢合作。